楼市频道
降准、降息、下调存量房利率,对你将产生这些影响→
发布时间:2024-09-24 来源:南方+

9月24日,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。中国人民银行、金融监管总局、中国证监会主要负责人介绍了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。多项重磅政策同时推出,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,进一步支持经济稳增长。南方+以快问快答方式帮助你理解关键信息。

问:发布会释放了哪几个关键信号?

答:

●降准: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。

存量房利率调整: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房贷利率附近,预计平均降幅大约在0.5个百分点左右。

下调房贷首付:将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由25%下调到15%,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。

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,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。

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、商业银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市场化收购房企土地。

问:存量房利率将如何调整?

答:目前尚未公布具体细节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,对于房贷利率调整,银行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技术准备,后续将完善商业银行的按揭贷款机制,银行和客户双方基于是市场化原则,自主协商进行动态调整。

业内预计将此次存量房利率调整大概率参考上次的集中调降方式,由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房贷利率附近。

问:调整预计可以减少多少房贷?

答:预计平均降幅大约在0.5个百分点左右。对此,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,当前存量房贷平均利率大约在3.92%,此次降低50个基点,如以商贷额度100万元、贷款30年还款方式计算,每月月供减少大约280元,30年可以减少利息支出共10万元。

问: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将惠及多少人?

答:预计惠及1.5亿人口,平均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1500亿元左右。

问:为什么要降准?

答:主要是为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,进一步支持经济稳增长。

问:降准预计可以释放多少金额?

答: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。

问:今年还会降准吗?

答:会。在今年年内还将视市场流动性状况,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.25至0.5个百分点。

问: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怎么降?

答:将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由25%下调到15%,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。

问:也就说是全国首套房首付比例统一至15%吗?

答:这只是下限,各地在具体执行中按因城施策原则自主确定。潘功胜说,全国层面不再区分首套房二套房,统一最低首付比例全部为15%。各地可以在此基础上因城施策,自主确定辖区内是否实施差异化的首付比例下限安排。商业银行根据客户风险状况和意愿确定具体的首付比例。

问:首付可以减低多少?

答:以300万元的总房价为例,首付将从75万元降低至45万元。即大家可以用45万元买第二套房。

问:有什么利好股市的政策?

答:降准将释放流动性利好股市。此外,将创设新的政策工具,支持股票市场发展。

问:新的政策工具怎么支持股票市场发展?

答:将创设证券、基金、保险公司互换便利,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、基金、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,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,将大幅提升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。创设专项再贷款,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,支持回购、增持股票。

问:监管部门怎么看当前的资本市场?

答: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总量不足,引领作用不够充分,长钱长投制度没有完全形成。

问:证监会等部门将推出哪些政策措施,活跃资本市场、提振投资者信心?

答:制定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,部署一系列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安排,着眼于长钱更多、长钱更长、回报更优,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。

问:如何吸引更多“长钱”入市?

答:证监会将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,提升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监管包容性,全面落实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,促进保险机构来做坚定的长期投资,完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政策,鼓励企业年金根据持有人不同年龄和风险偏好,探索开展不同类型的差异化安排。

问:针对PE、VC“退出难”问题,将推出什么措施?

答:证监会将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,发布促进并购重组措施,努力会同各方面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。

问:如何让市场留住“长钱”?

答: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上市公司投资价值。证监会将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,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上市公司投资价值,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等一系列制度安排,塑造中长期资金“愿意来、留得住、发展得好”的良好市场生态。

问:如何让老百姓从资本市场赚到钱?

答:进一步优化权益类基金产品注册,大力推动宽基类基金产品创新。证监会将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,创设更多满足老百姓需求的产品。

◆编辑:龙慧◆二审:陈吉春◆三审:周亚平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①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”为“中山日报”、“中山商报”、“中山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视频,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中山网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 本网未注明“来源”为“中山日报”、“中山商报”、“中山网”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来源:中山网”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。
联系人:陈小姐(电话:0760-88238276)。